原来她们才是真正的「看不见的女性」啊!
我其实很不喜欢一个词叫「老人味」,直到我看了知乎答主评审团重阳节的特别策划视频播客《未来已来,那老年人呢?》,我才知道了我不喜欢这个词的原因——
我其实很不喜欢一个词叫「老人味」,直到我看了知乎答主评审团重阳节的特别策划视频播客《未来已来,那老年人呢?》,我才知道了我不喜欢这个词的原因——
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的申琦教授提到她做的一个研究,叫「踌躇的絮语」。说她在短视频刷到老年人提问那些小度小爱的时候,常常是才刚喊AI的名字,还在想要说什么,智能音箱就等不及地回复了。
李银河曾说:"我们和蚂蚁、树、灰尘没有区别。"这看似悲凉的比喻,实则藏着最通透的生命哲学——当世人执着于建造金字塔时,蚂蚁正用一粒沙筑巢;当人类追逐星辰大海时,甲壳虫推着粪球为后代存续生机。生命最动人的意义,从不在宏大叙事里,而在每个微小而具体的当下。
“真正爱一个人,最先松手的一定是他”——这句在弹幕里刷屏的标签,其实背后藏着2023年最新的研究答案。
那条里头的女生写:“他帮我理了下衣领,我们就再也回不去了。”旁边很多评论,说“换言之,友谊一滑就没了”。
当年她头婚嫁解放军那会儿才21岁,洞房夜裹着军大衣哆嗦着跟人跑大西北吃沙子。
最近,综艺《再见爱人5》一经播出,路行、邓莎这对夫妻就处于风口浪尖之中。
近几年,AI 正像潮水一样涌进生活:拍照能 AI 修图、聊天能 AI 写稿、查信息能 AI 总结。
以前说中年女人得穿灰黑蓝,说稳重,说低调,可剑桥的研究摆在这儿——穿亮色的人,做决定更准,脑子更快。
肩膀变宽0.5厘米,心跳慢6下,微信头像换成背影——这不是健身打卡,而是都市女性悄悄完成的“成人礼”。2023年《中国女性独立指数白皮书》把这套变化量成了数字:30-40岁里,83%的人肩膀悄悄外扩,72%把锅甩给KPI,68%说一个人搬家练的。
正在社交媒体时代呈现出一种令人担忧的蔓延趋势。这份情书文本所展现的,正是这种情感表达方式的典型样本——一种将个人情感无限放大,却缺乏双向互动基础的独白式书写。心理学研究显示,超过68%的单相思者会陷入类似的情感循环,将对方理想化到不切实际的程度。这种表达本质上
相比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的身份,李银河留给公众最深刻的印象,还停留在她是王小波的遗孀,以及在王小波去世后,她爱上了一位跨性别者的时候。
伴侣是对自身审美和深层需求的极度投射,选择一个自己并不认可的人在一起,是最极致的自我侮辱。
很喜欢一句话:“要得到,你必须要付出,要付出,你还要学会坚持。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,那你就放弃,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。” 这句话像一把标尺,丈量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——既要有追逐的勇气,也要有接纳的坦然。人这一辈子,从懵懂走向成熟,从热烈归于平和,其实就是在慢慢
2025年3月,一段“孩子数学考61分全家欢呼”的视频冲上热搜。画面中,10岁的小宇举着试卷蹦跳着冲进客厅,妈妈扔下锅铲、爷爷摘掉老花镜、奶奶放下织了一半的毛衣,全家围成圈将孩子高高抛起。爸爸李先生在评论区回复质疑时写道:“这不是摆拍,是我们家真实的庆祝方式—
幸福不是外在的完美,而是内心的主观满足感。它藏在日常小确幸里:比如吃到热乎饭、和人好好聊天,也来自对当下的接纳。不纠结过去、不焦虑未来,能感受到自己被需要、有能力创造小美好,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。
老王把最后一个速冻饺子倒进锅里时,蒸汽模糊了眼镜片。今天是他50岁生日,厨房瓷砖上还沾着早上给孙子热牛奶洒的印子。手机在围裙兜里震动,是女儿发来的消息:"爸,今晚公司加班,不回来吃饭了。"
昨晚刷朋友圈,有人晒“灵魂搭子”送的生日手账,评论区一水儿“羡慕”,没人问“你俩到底啥关系”。
”——3月15日,北京望京某咖啡馆,一位32岁产品经理把男友默默给她手机装好的“痛经提醒App”甩到桌上,当场泪崩。
上周北京朝阳公园相亲角,一位43岁离异的互联网老哥把“情绪稳定”写进择偶第一条,比“北京户口”还靠前。